- 全部
- 新聞
- 產品
熱門關鍵詞:金融服務、文交服務、鑒證保真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信息 > 新聞動態
中華文化走出去 催開文明互鑒的千樹繁花
2019-10-08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在中國熱播的同時,也在海外掀起對中國盛唐文化的追捧。該劇首播不到一周,便在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文萊、越南等亞洲國家落地,并成為首部在Viki、Amazon和Youtube等多個視頻平臺北美地區上線的付費中國電視劇。海外粉絲甚至為追看中國歷史劇自發成立了字幕組、論壇。 從走出去,到走進去,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步子越邁越頻繁——前有《流浪地球》年初引爆中國市場后順勢在北美銀幕登陸,后有暑期檔“爆款”《哪吒之魔童降世》再度“出?!?;越邁越深入——出版從單一的版權內容輸出逐步升級為出版企業機構的資源輸出、業務輸出;越邁越自信——優質舞臺藝術精品不僅頻頻亮相歐美世界一流藝術節、殿堂劇院,也以親誠惠容的姿態與周邊國家展開文化交流合作。 70年來,隨著發展起來的中國日益深刻地影響世界,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也愈發從容自信。近些年,隨著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進一步增強,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在一系列重要政策推動下,一批蘊含中國智慧、承載中國理念、彰顯中國精神,且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出版、影視、舞臺藝術精品在世界各地開出文化交流的千樹繁花。 以影視、文學、舞臺藝術為主要載體 講述燦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展現當代中國與中國人的精神風貌 今年是小提琴協奏曲《梁?!肥籽?0周年。60年來,該作品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且在世界多國深受歡迎,被視為交響音樂民族化的突出代表。近年來,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進程中,人們看到芭蕾、交響、歌劇等引進藝術品種越來越多地從通過西洋經典展現過硬實力、叩開市場大門的起步階段,升級為通過更多“中國原創”傳播中國故事。在今年建團140周年之際橫跨歐美的世界巡演中,上海交響樂團選擇以《五行》與歐美“老耳朵”打招呼。正如上交藝術總監、指揮家余隆所說,透過這部年輕的作品,希望海外觀眾“對中國文化能有一個深入理解的機會,通過音樂,看到今天的中國,未來的中國”。而上海芭蕾舞團以經典版《天鵝湖》幾年百余場的訂單牢牢鞏固了歐洲主流劇院市場后,有了加入中國作品的底氣——2020年的海外演出節目單中,《梁山伯與祝英臺》《長恨歌》等“中國故事”赫然在列。 鮮少人知道,中國電視劇的海外傳播之路與40年前簽署的《中日文化交流協定》密切相關——正是在其推動下,1980年中日首次合拍的電視劇《望鄉之星》成為國劇“走出去”的起點,此后《紅樓夢》《西游記》《濟公》等劇在東南亞市場成為“長銷”劇集。不過,從傳播版圖看,改革開放初期的國劇“出?!?,更多地是將海外華人作為目標受眾。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加快,國產電視劇不僅在海外電視臺落地,憑借網絡平臺,不少熱播劇甚至能夠“零時差”在海外引發反響,成為海外觀眾了解中國歷史文化與今日發展的重要途徑?!墩鐙謧鳌贰冬樼鸢瘛返裙叛b題材劇集持續受到追捧的同時,《媳婦的美好時代》《雞毛飛上天》《小別離》《溫州一家人》等一批現實題材電視劇也憑借對家庭倫理、創業奮斗與子女教育等社會話題的聚焦,引發異國網友共鳴——這些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故事,折射的不僅是中國人的所思所想,更展現著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文化快速發展帶給老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而《戰狼2》《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影片在海外多個國家的接連上映、發行,告別了早年中國電影如《紅高粱》《霸王別姬》等屢屢在海外一流電影節斬獲獎項,卻無法全面進軍海外主流院線市場的境況,逐步向專業口碑與大眾市場的雙贏邁進。 相比于影視作品與改革開放同步的“出?!辈椒?,出版業由于缺少優質譯介渠道和完善的版權機制,直至十年前仍面臨著窘境——漢學家藍詩玲就曾感嘆美國2009年只出版了八本中國小說。 自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開始,劉慈欣、曹文軒等接連折桂國際科幻、兒童文學等領域的重要獎項。以獎項為支點,中國出版物正一點點撬動著世界當代文學版圖的格局。有了《解密》被翻譯成33種語言在海外的暢銷,去年麥家的另一部小說《風聲》在法蘭克福書展引發20多國海外書商競爭國際版權。幾年間,曹文軒的《草房子》、賈平凹的《高興》、畢飛宇的《推拿》、韓少功的《韓少功中短篇小說集》等相繼在海外出版。據統計,僅在今年第26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版權輸出與合作出版意向和協議就達到3840項,占中外版權貿易協議超過六成,成功實現版權貿易的“順差”。 1919年,已然名動全國的梅蘭芳帶著自籌資金和忐忑心情,由日本開啟了他持續大半生的京昆海外傳播征程。如今帶著前輩“向世界傳播中國傳統藝術”的宏愿,戲曲、雜技、民樂等傳統藝術品種的“走出去”不再只是當地華僑的鄉情寄托、更非迎合海外觀眾的獵奇符號,而是在呈現傳統藝術的形式感與表演美同時,全面深入地展現著中華美學、中華文化。 如果說2014年3D全景聲京劇電影《霸王別姬》在美國好萊塢的首映是對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實踐的“驚鴻一瞥”,那么到了2017年,當尚長榮與史依弘從銀幕中翩然走出,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阿斯特中國庭院的再度演繹,對于大洋彼岸的觀眾而言無疑是念念不忘后的精彩回響。而上海昆劇團的昆曲《臨川四夢》自2016年湯顯祖逝世400周年之際推出后的三年間,已經游歷美國、捷克、奧地利、德國、俄羅斯等多個國家。自此,中國戲曲對于海外觀眾再不是以一出《三岔口》這樣火爆武戲闖天下的單一面貌。 從“走出去”到“走進去” 創新內容模式,構建交融互鑒、互惠共贏的大文化格局 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廣大文藝工作者還不斷創新內容手段、合作模式等,使得中華文化從“走出去”逐步變成“走進去”,從而構建起交融互鑒、互惠共贏的大格局。 2016年莎士比亞與湯顯祖逝世400周年之際,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將兩位文學巨匠的經典置于同一部作品《寇流蘭與杜麗娘》之中。通過《海上生民樂》《共同家園》等大編制音樂會項目的推出,一改中國民樂“單薄”的既有印象,上海民族樂團成功突圍被古典音樂“統治”的西方主流樂壇。這些都是在“走出去”過程中的內容創新創造。 伴隨時代發展,“走出去”的載體也在更新迭代。網絡文學儼然成為出版業“走出去”的生力軍。2015年掌閱發布名為“iReader”的數字閱讀國際版本,為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讀者服務,目前累計用戶已超2000萬。兩年后閱文集團上線的“起點國際”,在實現等量用戶累積的基礎上,將兩萬多位海外原創作者“納入麾下”。去年起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與法蘭克福書展組委會合力打造的“上海早晨(Shanghai Morning)”平臺將每年在書展亮相,探索對外合作“上海模式”、尋求中國出版海外落地的創新實踐。 出海戰略同樣在不斷創新。2017年起“中國影視文化進出口企業協作體”“中國電視?。ňW絡?。┏隹诼撁恕毕嗬^成立,讓中國劇集“抱團出?!?,避免價格傾軋。而通過并購、合資或獨資等方式,設立海外出版社、實體書店,布局國際市場已然成為中國出版業主動出擊的重要戰略。如今,中國出版集團已成立24家中國主題國際編輯部,中國外文局則與全球五大洲的出版機構合作共建逾50家“中國主題圖書海外編輯部”。這些都是在“走出去”過程中出海戰略的調整創新。 中國文藝工作者更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展現“以文化人”的自信姿態,彰顯“一帶一路”倡議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讓中國對周邊國家“親誠惠容”的理念在文化交流中進一步凸現。以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和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等平臺為圓心,影視、出版與舞臺藝術的“一帶一路”朋友圈越拉越大,合作越發緊密。而在具體的項目中,“互惠共贏”的效應也越發顯現。由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出品的大型原創歌劇《馬可·波羅》集結中、英、丹等多國藝術家,展現“絲綢之路”燦爛圖景。最近,該劇回到馬可·波羅家鄉意大利,在這個剛剛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土地上放歌。上海歌劇院剛剛結束在“一帶一路”沿線新建成的文化藝術地標——迪拜歌劇院的演出,作為該劇院最新一年演出季的揭幕演出,贏得上海院團在中東地區首秀的“碰頭彩”。 可以說,中國文化“走出去”從交流合作再到文化貿易全方位的穩步推進,彰顯的是中國人民承載古老文明積淀與當代創新發展的自信從容,更是承載著活力繁榮、包容多元之當代中國與世界人民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 來源:中國文化產業網
版權所有 2015-2015 甘肅省文化產權交易中心All Right Reserved
隴ICP備16000015號 中心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天水北路3009號(省政協南門對面)
聯系電話 :0931-8239158 技術支持:云夢網絡